散光是天生的,每個人多少都有點散光,孩子也不例外。但是,散光超過了一定的限度,就會成為問題。
眼睛光學系統(tǒng)不夠完美
就會引起散光
有散光的朋友先別慌,我的用詞是“完美”,而不是健全、健康。都說“人無完人”嘛,眼睛也一樣。
什么是“完美”的眼睛光學系統(tǒng)呢?它呈極致規(guī)整的“圓球狀”,能保證各個方向的光折射一致,讓聚焦到視網(wǎng)膜上的光線形成非常清晰
散光對日常用眼的影響
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:孩子看東西沒有什么異常,像天空中很小的飛機都能看到,怎么就說孩子視力不好呢?
家長說得也沒錯,散光很多時候并不影響生活所見,但是一測視力表,差異就出來了。
不是所有的散光都需要矯正
其實,大部分人都有50~75度的散光,并不影響視力。單純的低度順規(guī)散光,或者對視覺質(zhì)量影響小的散光,是可以不戴鏡的。
不過,對于3歲以上的孩子來說,通常散光若超過150度,眼睛很可能就看不清了(也有一些孩子特別敏感,或者屬于特殊形狀的散光,哪怕不到150度也需要配戴眼鏡),通常會有以下表現(xiàn):
看東西不清楚,或覺得有變形;眼疲勞;頭疼;
經(jīng)常瞇眼或擠眼去看東西。
那怎么矯正散光呢?大家的問題通常集中在三方面:要不要戴眼鏡?能不能不戴眼鏡?有沒有辦法讓散光減少或消失?
Q1 什么情況下需要配眼鏡?
很多家長都拿著孩子散光的度數(shù),問醫(yī)生需不需要配眼鏡,可實際上光看度數(shù)可不夠。
對于嬰幼兒,需要根據(jù)年齡、散光度數(shù)、雙眼差異以及孩子的配合程度來綜合判斷是否需要戴鏡。3歲以內(nèi)的孩子,有200度或以上的散光,建議到眼科門診評估,確定隨訪干預方案;如果是200度以下的散光,并且孩子沒有視物不清等異常表現(xiàn)時,可以定期復查,觀察散光度數(shù)有無降低。
對于學齡前及學齡兒童,需要根據(jù)散光度數(shù)、軸位、對視力的影響、用眼需求,以及是否視疲勞等各方面綜合判斷,并結(jié)合孩子的具體情況權(quán)衡利弊,才能決定什么時候開始戴眼鏡。
對于成年人,主要看個人的用眼需求。
Q2 除了框架眼鏡,有別的選擇嗎?
硬性的角膜接觸鏡(例如RGP),或者特殊定制的軟性角膜接觸鏡,也可以矯正散光。但是,畢竟要接觸角膜,有一定的感染風險,另外還得看孩子的配合程度如何。
Q3 有沒有辦法能讓散光減少?
年齡在3~4歲的孩子,由于眼球還在快速發(fā)育變化中,散光有可能會自然地減少。
年齡在4歲以上的孩子,一般情況下,散光可能會有25~50度的波動。如果孩子近視了,那么一定范圍內(nèi)的散光,可以通過角膜塑形鏡一并矯正。
其余的情況,基本上沒辦法干預了,除非手術(shù)。待眼球發(fā)育穩(wěn)定了,散光在一定度數(shù)范圍內(nèi),可以通過屈光手術(shù)矯正。
此外,增加戶外運動并不會影響散光的變化,更沒有任何“補品”或“保健品”能干預散光。而且,上網(wǎng)課、使用小夜燈,也不會引起散光的加重或減少。
但是,如果散光進行性地增大,就要進一步就診了,以排除一些特殊情況。
總之,大多數(shù)情況下,散光并不可怕,我們也不必焦慮。不過,如果散光確實偏大,影響視力發(fā)育了,就得趕緊找眼科醫(yī)生商量了!